close

 
2005年2月攝於柬埔寨
 
秉儒的故事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孩子?

2005/05/05

    今天晚上忙完家事,待孩子都一一上床以後,整個人虛脫的攤在軟軟的沙發椅,啥事都不想動,只想窩著好好的看書,犒賞自己。這時外頭除了偶而傳來小貓虛弱無力的叫聲,實在聽不到一絲聲響。貪戀著萬籟俱寂,眾人皆睡,唯我獨醒的靜謐時光,趕緊為自己泡了杯馨香舒暢的薰衣草茶,希冀這夜在闔上書後,就能甜甜入夢。   

慢慢翻開第 909 期(4/255/1)商業周刊,醒目刺眼又犀利的標題,卻猶如早就擺好的陣仗,一步步直逼過來。 

第十名狀元    學生時的70分,職場上的100分。為什麼第十名能打敗第一名?  

原本希望不受影響的心情,這時似乎也起了不小的波動,而且是潛意識的作用,根本無法不去思考。 

輕輕的闔上雜誌,一整個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因為一些訊息,讓我不經意的又想起了十幾年來在我眼前出現過的許多孩子、許多家長以及和他們一起走過的日子。再細細回想那些孩子的學習方式,還有家長的教養態度及抱持的價值觀,想……,就是想了好多。   

週刊上提到有關學習力分析的觀點,正是我在教育之路上一直堅信不移的,而今他們用了許多的案例及研究,終於讓自己能更清楚的表達這樣的邏輯概念。  

永 遠 的 『續 航 力』    

分析學習力,可以進一步探討人類的學習動機。美國哥倫比亜大學心理學系教授Carol Dweck分析,學習動機來自兩種目標: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和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學習目標」指的是,打從心裡想要讓自己變得更棒,做得更好而產生學習動機;「表現目標」則是指,想讓自己很厲害,避免別人覺得自己沒用而學習。 

屬於「學習目標導向」的人,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充滿學習興趣,他們會選擇有挑戰性的工作,並且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屬於「表現目標導向」的人,則很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所以會努力求得好成績。但是這種人如果遇到自己做不來的事,就會拼命逃避,以免因為失敗,被人家瞧不起。 

政大教育系教授吳靜吉解釋,一個孩子會用功拿好成績,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學習得很有興趣,很有學習動機。名次也是學習動機的一種,如果學習動機和表現動機都很強,這樣的孩子未來的學習力仍能持續;但如果是表現動機強但學習動機弱,這樣的孩子只能拿到當下的第一名,不具有續航力。至於學校成績比較中庸的學童,有很多就是屬於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因為擁有學習力,即使小時候成績不突出,靠著續航力未來表現越來越好。【本段引述自商業周刊】  

週刊上的這一段話,讓我陷入一段長長的思考。台灣的父母通常很無助也很無奈,因為週遭的教育環境,很難讓家長能夠放心的看待何謂的「學習動機」,總是將焦點全放在「表現動機」。於是每當學校的月考前,一堆父母親就開始進入緊備狀態,態度溫和一點的是叮嚀孩子要注意,更甚者是威脅,如果考不好,就會如何如何  

我很同情也很體諒在台灣當父母的成人,因為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價值,當你不去遵守時,就算別人不說你,也會懷疑自己是否還是一個好父母?因此我最佩服的一些家長,能夠擁有大智大慧,從容自在看待孩子一生的學習。所以很多人在討論,愛因斯坦可能是小時了了,但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反問:「是愛因斯坦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才華嗎?還是學校的考試沒有把他的才華考出來?」李遠哲說,愛因斯坦如果拿到考卷,看到第一個問題沒有道理,會好好的分析問題而沒有回答。結果,拿回家的考試卷成績,可能只有二十分;但如果坐下來跟他好好探討一些問題,那可真是了不起。    

多麼鏗鏘有力!多麼一針見血!然而我更關注的是愛因斯坦的家長。他的父母是真的認為他就像別人眼中的庸才,還是對愛因斯坦的「學習動機」其實早已了然於胸?如果明明知道孩子可以在學校考試表現得更好,但是卻因為上頭的那些因素,無法顯露出來,而父母卻還能抱持著欣賞不予干預的態度,這樣的格局可真是凡人無法媲美。想想,如果你的孩子可以考100分,卻老是因為覺得考卷出的題目有問題,或是想用自己發展的方法去解題,以致於成績遠遠落後,身為家長的您會怎麼做?   

愛因斯坦也許離我們很遠,很不真實,但是教學生涯中,我的確碰過一些讓我打從心底佩服的家長,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當全世界都不相信他的孩子有什麼競爭力時,他們依然對孩子抱持著高度樂觀,並且同他一起成長。他們相信孩子,是因為他們一直陪著孩子學習,很清楚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況;他們沒有隨著外頭的教養訊息起舞、亂了陣腳,是因為很相信學習是一條長河,只要持續不斷,終有一天能夠到達浩瀚無涯的汪洋大海。 

很希望能夠將這些孩子和家長ㄧㄧ和您分享,但礙於篇幅,我想就先將我身旁一直都和我保持聯絡的案例作說明。   

秉 儒 的 故 事    

    秉儒是現在是台大物理系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只擔任過他低年級的老師,不過因為和媽媽一直在教學上有許多的切磋琢磨,因此他從小學一路到大學的求學歷程,我都有幸從旁關照、了解。   

    會決定以他當作我的故事主角,不是因為他是名校的高材生,而是最近跟洪老師聊起秉儒時,身為母親的她露出一貫靦腆謙虛的神情,但話語中又能感受到對孩子那種始終相信的堅持:「秉儒告訴我,能上台大物理系真的很棒,系裡除了有好多專業的教授之外,還能天天和一堆『神』同堂學習。(秉儒總是敬佩那些很厲害的同學,戲稱他們為『神』)。過去常覺得自己不會交朋友,因為同學好像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沒想到我現在人緣很好呢!每天上課、運動再上圖書館,生活好充實。」   

看到秉儒悠遊在學術殿堂,如魚得水般快活的大學生活,讓我有百般的感觸與想法。想想我們週遭的大學生,面對解放後的大學生涯,他們的心態和學習態度又是什麼樣呢?好不容易脫離了父母師長的殷殷期待,如煉獄般的考試煎熬,不好好的玩個四年,怎麼對得起自己呢?    

教完秉儒這一屆之後,剛好老大出生,於是請了兩年育嬰假。再度回到校園,他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每次學校有任何獎項頒發時,站在操場的我,總會認真的豎起耳朵,關心曾經教過的孩子,希望他們能在各種不同領域,找到自信的舞台。不過那時很納悶的是,為何幾乎沒有看到聰明有主見的秉儒上台接受頒獎。站在一個對孩子有高度期待的老師,我也不免俗的擔心起這個我一直認為智商高,學習力強的孩子,到底怎麼了?不過這個念頭常常又被我的另一種聲音蓋住,不再有任何懷疑。我相信秉儒的爸媽,總是讓孩子很自在的徜徉在知識的天地裡,儘管現在沒有斬露頭角,但那只是在外頭,別人用的那把尺,不適合量度他們的孩子罷了,他們心中自有一把別人無法複製,可伸可縮的智慧之尺。 

到底那一把伸縮之尺是什麼呢?我想從下面這個例子也許可以一窺ㄧ二。 從小 教授秉儒鋼琴的老師說,秉儒的視譜能力很強,可惜他沒有耐心反覆練習,於是媽媽轉而常常帶著小小的秉儒到成大鳳凰廳,一方面欣賞音樂者的演奏,一方面傾聽他們幼小離家遠渡海外學習音樂,許多的心酸和甘苦經驗。雖然沒有繼續學琴,能夠在眾人面前顯露一手,但是過程卻足以讓孩子了解,學琴並不代表是享受音樂的唯一途徑。  

除此,那一陣子雖然在校沒有什麼特殊表揚事項,但並不表示秉儒的學習呈現停止狀態。因為媽媽工作的關係,若有電腦軟體的新產品發表會,就會帶他同行。小小的秉儒,常常和台上的演講者互動頻繁,問的問題,有時媽媽也不懂,但是卻令他們驚訝不已。後來媽媽幫一間公司設計進出貨暨會計系統應用軟體,這時秉儒就開始幫忙做硬體設備系統的維護工作。有一次還幫一間公司診斷電腦問題。這期間也得到了南區資訊業網頁設計比賽的第一名。那一把能伸能縮的智慧之尺,在我看來就是,一直關心孩子是否樂在學習,是否持續成長,而此時是否有掌聲就隨緣,不必強求吧!

    沒有驚天動地的驚人獎項,沒有眾人認可的特好成績,有的只是一股猶如遊俠般的輕鬆自在,秉儒就這樣進入了當時正常教學的後甲國中。台灣的國中教育真的是很特別,因為他們總是憂慮著這群急於探索自我的孩子,憂慮什麼呢?當然不會是他未來一輩子最需要的人際關係,或是自我概念發展之類的問題,全台灣百分之九十的大人,都在憂慮這群孩子未來能否考上好高中。於是學校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恐嚇」比他們更「憂慮」的父母們,你的孩子現在在全校的地位,喔!當然這個地位就是所謂的「第一志願高中的安全排名」。可愛又天真的秉儒,國一每次月考的總平均大約是8791分,總是在300名左右徘徊。以當時後甲國中強勢的升學力,對於這樣的排名,也只能搖頭嘆息,愛莫能助,因為最起碼也得要前200名,才有一點希望啊!300名以外,神也莫法度啦!    

    記得當時我很關心的問起洪老師,(那時很巧的是又教到他們家的老二)秉儒在國中適應的狀況,到底如何?這個永遠對孩子總是抱持著高度樂觀的媽媽,談起在學校考評中並不出色的秉儒,臉上竟然還是一副不急不躁,讓人嗅不到一絲擔心。更令人驚訝的是,她說秉儒的級任老師,都一直叫他們要多督促秉儒讀書,因為老師們都覺得他如果好好按照「規矩」認真讀書,成績應該不至於如此。但是秉儒的媽媽總還是笑笑的跟我分享,秉儒最近在家自己學習以及新發現的事物,例如:數學的解題方法,電腦的方程式…,那些學校最看重的成績排名,那些老師們都擔心的問題,在他們家似乎是空氣,一定會呼吸到,但是爸媽總設法不讓孩子看見。秉儒媽媽坦承:不是我們不擔心,每次看到孩子的考卷發回來,我一定也會加以提醒,但是想到許多的問題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連我們大人都不會,那麼何苦為難孩子?再說只要孩子察覺我的擔心一分,他的壓力就多一分,那麼成績一定就會少一分。把風雨擋在外頭,讓屋內依然充滿溫馨,我訝異著如此的大智大慧,竟然可以這麼自然的實踐? 

    升上國二,博覽群書雜食性特強的秉儒,並沒有因為學校的壓力,減損對於任何書籍的閱讀,特別是對於需要自我學習或是親自動手做的課程,總是列入他的首選。喜歡思考,喜歡提出疑問的他,就像是一個對知識真理懷抱疑問的純真天使,頭上有個發亮的光圈,只不過那個光圈是永不消散,許許多多的疑問。  

    媽媽說:因為秉儒沒有補習,不做參考書,所以面對「陌生」的問題,通常都很有興趣,所以一定親自算過後,再去和老師的方法比較、討論,這樣的態度跟作為,甚至在考場上依舊不改,導了式子後再慢慢解題是常事。雖然很多人也許不以為然,覺得實在太笨了,但是我們都認為這才是正確的學習精神與態度。有些老師在課堂上也很喜歡他,因為大部分的孩子總是跟隨著老師的解題的腳步,老師看你沒意見,就以為你已呈現飽和狀態,於是不敢再提別的方法。但是秉儒卻喜歡提問,老師發現學生的新方法,覺得很有挑戰。   

    到了國二,秉儒就開始研究三角函數,為自我學習正式揭開序幕。這其間並沒有多花時間唸書的他,才不過一年,名次竟然前進到前200名,我想以我們以往唸書的經驗,可以輕易推測,國二多了理化這些科目,數學也不能只靠背誦得取高分,所以很多從前只靠生吞活剝來死記,而不能理解整合知識的學生,開始面臨殘酷的考驗。這時秉儒過去一點一滴累積的能量開始發酵,也就是說「學習目標」已經為他在「表現目標」中,開始持續加分。 

    國二要升國三的暑假,這些即將面臨聯考的大孩子,開始進入一級戒備狀態。首當其衝的是暑期輔導。這麼重大的活動,沒有非常非常特殊的理由,學校是不准孩子隨便請假的。不過那時任職成大的爸爸,剛好在澳洲有一個訪問教學的機會,希望全家能夠一起過去。當時國三的新導師,希望秉儒的父母親能夠將他託朋友照顧,在這非常時期,不要去澳洲,留在學校上課。「當時秉儒外表雖然故作輕鬆,我們卻可以察覺,班上那種緊張的情緒和沉重的壓力,已經蔓延到他身上,敏感的我們認為這樣的學習氣氛是不正常的。」洪老師娓娓道出這一段遊學插曲。於是在老師很不放心的眼神中,全家還是決定一起前往澳洲。兩個月的外國學生生活,讓秉儒呼吸到跟國內非常不一樣的學習空氣,他像海綿般的不停的吸收再吸收,儘管沒有補過什麼正式的英文,但是因為在台灣奠定的各項基礎,語言根本無法阻擋他耀眼的光芒,回程時,校長還非常期待他能再回到該校繼續唸書呢!我很幸運的閱讀了他所做的澳洲遊學報導,深入淺出又不失批判的旅遊紀錄,看得我驚嘆連連!  

   回來了,同班同學也上了六個禮拜的課程,一開學,學校就迫不及待,毫不留情的要評量這段時間的戰果,秉儒還是一貫優遊自在的閒適樣,對照起班上那些緊張的同學,好像去澳洲玩的是他們而不是他。當模擬考成績一公佈,天哪!那些沒有玩到,每天頂著烈日步入學校,進入教室後開始揮汗和方程式打仗的同學,簡直快氣瘋了!因為這小子沒有參加暑期輔導,竟然還能往前100名逐步挺進。出現這樣的結果,秉儒的父母都認為是因為秉儒回國後,對自己的求知態度更加堅持,也更加確定與積極,而一點得失心都沒有,也讓他在國三時的成績屢創個人新記錄。   

    印象中國中的第三年是我這輩子最痛苦的求學生涯,努力讀書哪是為了求知,最清楚的目標就是為了早日脫離苦海,期待不要再有任何的考試。聽到秉儒國三生涯從不熬夜,媽媽炒菜,也在旁幫忙,順道聊聊學校的生活,討論數學、科學的新發現,然後固定做家事。說真的,我好羨慕!一個毫無人生歷練的孩子,到底擁有什麼樣的想法與認知,竟然能夠不被周圍的同學影響?又是什麼樣的求知態度可以讓他毫不畏懼,堅定自若? 

從小秉儒爸爸就帶著全家固定在週六晚上630900練國術,另外一個時段則是自己家人的練習,一週兩次,從不間斷。不論是國中基本學測,或是到高雄中學的南一中資優班第一階段資格考試,父母都覺得運動完,好好睡一大覺,第二天才能精神奕奕的去應考。 

好奇的探訪秉儒的日常作息後,發現無比的毅力,其實就隱藏在一家人平常的生活。瞧!原來最偉大的定理,總是在最簡單的生活實踐中! 

「在秉儒求學的階段中,其實我們幾乎都沒什麼跟學校老師接觸,但是我們覺得要感 謝的 老師非常多,尤其是帶領他走入理論科學研究這條路的後甲國中集訓營隊的老師們。」秉儒媽媽感恩的說著。

因為到了國三,像秉儒這樣在學校表現並不突出的孩子,竟然也能夠在學校徵選資優代表隊時,脫穎而出。理由是雖然以正規管道(在校成績 + 智力測驗全校2﹪),他是絕對不可能有機會入選,但是老師們也觀察到他不凡的一面,於是召開會議,以最近一次數理競賽全校前五名的理由,推薦進入集訓營隊24星期,為他開啟了一扇高層次的知識之門。 

    進入代表隊之後,秉儒終於開始覺得學習有了挑戰,於是成績從前100名,一路向前挺進,到了學測前的一次,他首次進入全校第五名。那時還有個有趣的插曲,就在那陣子,他終於「熬夜」了。熬夜的原因是學校老師為了鼓勵孩子活學活用,於是發了一片凹透鏡和一片凸透鏡給全班同學,請他們自製一個望遠鏡。事事都喜歡動手驗證的他,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因此跟媽媽討論了一些原則和方法之後,試了廚房的保鮮膜棒,發現行不通,又再找了其他材料,但是都失敗了。不死心的他,最後自己騎腳踏車到五金行尋覓適當的材料,確定水管可以解決之前的缺點,於是高興的利用週休二日熬夜,將這座生平的第一支自製望遠鏡完成,班上其它同學當然也是熬夜的,不過他們是努力的準備基本學力測驗。當他拿著作品到班上時,全班只有他真的動手切切割割,拼拼湊湊,一步一步老實的做完這個實驗。完成後,他驚訝的發現望遠鏡倍數的問題,以及怎麼控制變因讓望遠鏡穩定…。老師真心讚賞這樣的學習態度,同學則羨慕到流口水:「為什麼你老爸老媽都不會阻止你,為什麼他們這麼相信你?為什麼…?」這支望遠鏡後來被展示在後甲國中的作品櫥窗中,畢業前被學校弄丟了沒有還給他,令他傷心好久。  

    後甲國中資優代表隊,最後有大約十幾個同學分別徵試上台南一中和台南女中的資優班,閃亮耀眼的資優班,是許多父母親權衡自己教養孩子是否成功的標的,考上了,代表著未來有許多夢想更近了,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高中的資優班,比較起小學資優班,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進入這種班級,硬逼著孩子去補一些奇怪的加強班,盡製造些假資優的孩子,當然程度上還是有許多差別。不過以我們在教育界看到的現象,台灣的資優班的確還有許多待克服的狀況。   

    秉儒的第一年資優班生活並不順遂,喔!應該是很不順利,因為當大部分的資優同學還忙著補習,好讓自己在這樣特殊的班級中比別人更優秀時,秉儒還是一樣沉浸在自己的學習樂趣當中,他一點都不想迎合老師們求快又求準的教育模式,對他來說許多的問題如果沒有通過實驗求證的歷程,光是靠記憶有什麼意義呢?當然這麼不從眾的人終究是會受到「懲罰」的,這個懲罰就是一向是數學特優的孩子,ㄧ年級上學期的數學總平均竟然只有58分? 啊 !什麼?在資優班唸到數學不及格!教室板凳都還沒坐熱呢!…然後呢?然後就是被踢出去,踢到普通班級啦!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莫不扼腕替他感到不值,好不容易進了人人艷羨的明星班,卻白白的讓它從眼前消失,多可惜呀!   

    這真的是件大考驗,不僅考驗著孩子的自尊自信,更考驗著父母親的承受力。但是在秉儒承擔壓力的同時,父母親一再提醒他,那不是他的錯,只是資優班的教學方向走錯了!我們不在資優班不見得不好啊!慢慢的他可以接受自己並不是因為很差勁,才被踢出來;也不覺得自己從雲端掉下來,摔得鼻青臉腫。本來以為進資優班能有更寬廣的知識殿堂可以迴旋,沒想到竟然發生這樣的事情。從這件事可以證明這和他之前的想法真的有點出入。幸好父母親還是一路支持選擇相信孩子的能力與才華,沒有苛責,沒有覺得丟臉,更不覺得惋惜,這件事就像是每天的吃飯睡覺,就是過去了。  

    被資優班踢出來後,很諷刺的是他考上南區成功大學高中生數理資優培育班。這段時間他接受了科學研究的紮根指導,為他的自我學習,建立更有系統的方法和更明確的方向,同時持續涉獵專業的數理電腦軟體,幫助他製作了十分有價值的實驗報告。 

    儘管在數理化的表現越來越搶眼,不過高二時他還是讓老師擔心,因為在班上的成績不夠出色,如果要上一流大學,還差得遠呢! 

    爭取全國奧林匹亞的選手訓練營,是秉儒心目中「物理人」齊聚一堂的機會。因為高二曾失利一次,他堅持高三可不能再失去這個機會了。在積極努力的準備之下,全國複試入選29名,南一中有3人,只有他不是資優班的學生,看到秉儒的名字,學校還很納悶什麼時候跑出這號人物?   

    在奧林匹亞的選手訓練營期間,收穫當然也是滿滿,不過因為過去的訓練基礎不夠,小毛病不少,所以並沒有獲得8名國家代表隊的資格。但是因為這樣的經歷,讓他有機會得以直接推甄上清大物理系。以他當時的在校成績大概只有330分看來,對他而言,這已經算是很棒的學校了。不過沒有上國家代表隊,四月打包回台南時,秉儒就下定決心放棄推甄上清大的機會,表明參加七月的聯考,第一志願是台大物理系。當時聽到秉儒媽媽的轉述,說實在我好佩服這一家子,也覺得真的好難抉擇,換做是我,應該不要再去參加什麼鬼聯考,趕緊放掉一切,痛快的玩吧!可是秉儒卻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  

    因為是自己要的,所以這期間他真的認真準備。媽媽回憶當時說,她第一次感受到秉儒內心的『顫抖』,是那種他必須要調整心態,迎合大考的『顫抖』,這對一直都把考試輕鬆度過的他有些不習慣,可以發現內心有些沒自信。 不過事實上,他轉換得很快,因為僅僅一個月後,秉儒試著做全科模擬試題,就有430450分的實力了。這時媽媽不停的鼓勵他,告訴他(也包括爸爸),只要保持平常心,不心浮氣躁,台大物理系絕對沒有問題。 

大考成績一公佈,國英數理化五科成績都很平均,沒有一科「突兀」的低分,此刻大家都一片譁然!只有這一家子了然於胸,他們都相信,這樣的成果,是檢視他們的教養方向並沒有錯誤,因為孩子從小一定要給予通識教育的學習機會,讓他從小在群書環繞中,不斷閱讀求知,讓他從不斷的動手嘗試中,領悟萬事萬物的定理。 

在沒有資優班的加持,沒有老師看好他的狀況下,秉儒一舉拿下南一中第二類組的最高分。成績可以填上台大電機系,但是已經確定自己要走物理研究的他,二話不說,就是填上台大物理系。真的是跌破所有人的眼鏡,沒有人想到他可以,也沒有人想到一向成績不算頂尖的孩子,憑著從小打下的基礎,從容不迫,熱愛求知的態度,總是在最危急的狀態下,一路過關斬將,輕鬆奪魁。   

唸了台大物理系,秉儒覺得這才是真正求學的開始,他覺得以前都在摸索、嘗試,並且了解自己到底要什麼,於是他的能量從此刻才開始發散,而一些從國小到高中都是為了滿足別人而學習或是純粹只為名次表現的孩子,上了大學再看到教科書,除了一股厭倦,還有更多的不屑,因為他從沒有感受到何謂求知的樂趣。這學期他專挑很「硬」「硬」的課程,結果成績竟比國、高中時亮麗許多,而且才大一就已經修了55個學分(四年要修滿128學分),因為在他心中已經計畫好,3年就要從台大畢業!目標確定,日子過得充實自在。 

很喜歡和秉儒的媽媽- 洪 老師,聊聊孩子的學習,她的談話沒有慷慨激昂的人生大道理,有著只是溫溫婉婉,不急不徐實踐生命的教養態度,那樣的怡然自若卻散發著一股迷人的知性風采,總是讓我如沐春風,心曠神怡。有人問我,秉儒算不算是成功的案例?我不喜歡下這樣的定論,因為一點意義都沒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真的很幸運,一輩子的學習都能在有尊嚴有格調的情況下,享受發現的樂趣!  

深 夜 的 『暮 鼓 晨 鐘』  

寫完秉儒的故事,彷彿自己再度修了一遍『父母學』這門學科。什麼樣的孩子是我們終其一生可以放心的?什麼樣的孩子會是自己最好的領航員?什麼樣的角色是我們扮演父母時,問心無愧的?  

很多家長信任我,問著我,其實我必須承認自己內心的懦弱與無能,很多時候,外在的虛榮一樣腐蝕著我的意志力;不安的聲響一樣動搖我對孩子的信心;浮動的情緒一樣讓我誤判情勢。還好,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並沒有對我們全然失望,他們總是耐心包容著我們的錯誤嘗試,靜靜的等待我們發覺他的「學習動機」,期待我們放寬他的「表現動機」,不斷延展他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壓抑、遏止。當這樣的父母親雖然很難,不過我會很願意、很努力去做。你呢?願意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youandme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