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當然要教!【一】

 

附小的百年傳承

    很多人很好奇:「溫老師,為什麼一樣是五年級,你們班的孩子竟然可以寫上一萬字以上的小說,而我的孩子卻連寫個五百字都要哇哇叫啊!是這些孩子天生麗質嗎?」雖然附小的孩子因為家庭社經背景較優質,因此在閱讀與寫作上的確較優勢,但是,我想他們長期努力在寫作上的耕耘,才是關鍵因素,尤其寫日記這件事。

    南大附小建校以來最引以為傲的其中一項教學就是語文,除了既定課程之外,額外又多了相關活動,例如,即興演講、唐詩抽背、寫日記(中、高年級)、畫中有話(低年級),其中又以後兩者的影響最深最遠最讓校友們難忘。近年來,學生一再透過各種發聲管道處心積慮想要廢除日記的作業,但身為附小的師長,我們深深了解這項百年傳統的後續效應,所以努力的捍衛著,不讓這項惱人的作業終結,儘管為此,附小老師們必須付出比別校老師更多的時間。有了這項認知,所有的附小的家長和孩子都知道,念附小必須有心理準備,一下開始,國字還不識幾個,就要開始提早寫作,三到六年級,每個禮拜都要寫日記。日記本來應該是天天寫,但因應時代變遷,孩子在外課輔或上才藝班的情況日漸增多,學校這十幾年來,不斷調整,最後達成協議,現在是每學期至少二十篇。

 

寫日記的夢靨

    日記,本來應該是記載自己每天所見所聞的的心情感受,曾幾何時,孩子的時間已經變得支離破碎,分崩離析,真正能讓他靜下來品味生活的機會已遙不可及,甚至孩子已經失去了作夢的能力,沒有人提醒或帶領,啟動觀察的五感機制,引發深層的內在思考,孩子最常回應的一句話:「日記?要記什麼啊?每天都一樣,除了補習就是補習,哪有什麼好寫的啊!」失去了看花、品人、發呆、作夢的興致,每個禮拜得擠出兩篇日記,真的是要他們的小命呢!常常聽到附小學生反應:「我每次日記都不知道要寫什麼,光是想題目就可能花掉兩個多小時了!」家長也不好受,「老師,怎麼辦?我的小孩都記一些芝麻綠豆蒜皮的流水帳啊!」

早料到孩子會有這種狀況,所以我的日記絕不讓孩子自己摸索,坐困愁城。

    擔任五年級導師,開學日 溫 老師總是裝扮的那麼正點,希望讓孩子耳目一新,但孩子通常連正眼瞧都不瞧一眼,沒頭沒腦劈頭就問:「 溫 老師,聽說你帶的班級,每一篇日記都要寫超過六面哦?ㄟ,很可怕,將近六百個字耶!」每次聽到的孩子又這樣問,杏眼一瞪,我都沒好氣的回答:「喔!是外面謠傳的嗎?果然謠言都容易錯誤,因為不是六面,是六十面!」此時,學生總是面面相覷,臉上三條線,而 溫 老師美麗的臉龐則堆滿捉弄報復學生的奸詐笑容。由此處即可推論,孩子寫作還停留在湊字數,根本無法掌握寫作的技巧,遑論享受寫作的樂趣啦!

 

先求有再求好

    要讓孩子對寫作產生興趣,首先必須要讓他覺得寫作並不難,先有成就感,再來要求質感,這是我的初步想法。日記每個禮拜都要寫兩篇,五年級上學期接到新班級,就設定日記屬語文課程的延伸作業,不是個人雜思隨想的紀錄,因為由我主導,全班共同命題,這樣我就可以一起指導。那麼題目從哪裡來?怎麼引導到寫作呢?以下是我舉的幾個案例。

【一】國語課程的延伸或統整:

例如(一):五上康軒版第一課《名人記趣》,這一篇是記敘三個名人機智的小故事,教學的時候,已經把這三段故事摘寫成大意(如何指導孩子摘寫大意,請見後續推出之文章),接著,再請孩子寫一篇論說文,題目就是《談名人的機智》,論說文的結構是:論點+論證+結論,這三篇大意成了論說文裡的論證(案例說明),只要再跟孩子討論如何闡述機智的重要(論點),最後首尾呼應(結論),一篇基本又四平八穩的論說文就完成了。光是把那三個小故事摘要抄上去,四百個字就跑不掉了,寫六百個字的文章會很難嗎?

 

例如(二):五上南一版第四課《藍湖》,分析文章技法之後,把觸角伸至孩子已背誦過的無數首唐詩,我們來搜尋古代的詩人、詞人,如何描寫湖畔風光呢?古今對照,來個相互呼應。於是請孩子寫了這樣的題目:《從『藍湖』看文學上的湖》(附錄一),接著和孩子討論題綱後,回家就不會那麼無助。

 1. 上完《藍湖》,你對湖的描寫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2. 從唐詩宋詞的資料中,再找一首跟湖有關的詩或詞,分析看看是怎麼描述湖   畔風光的?

 3.  這些描寫讓你有什麼樣的感受或想法呢?

 4.  研讀了這兩種對湖描寫的文章,你對湖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了呢?

 

附錄一:

 

從「藍湖」看文學上的湖

   五乙  羅映青

    眼前一片淺藍,仔細一看,那淺藍中還帶著一絲絲透明!我心目中的「藍湖」就是這個樣兒,跟真正的藍湖應該差不了多遠吧!國語課第四課是「藍湖」,課文中 的湖好藍、好清澈,看著幽靜的「藍湖」,我很好奇,古代文學家眼中的湖長什麼樣子呢?
  
您聽過蘇軾的湖上初雨?這首詩的第一句「水光瀲艷晴偏好。」意思是說:湖水已漲滿,波光粼粼。今天西湖的天氣意外的好。剛看第一句,我就好想親自遊一趟西湖!本詩的後幾句:

      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這幾句真是妙極了!大概是說:西湖四周的山籠罩在小雨之中,風景更加獨特,若把西湖比作絕代佳人西施,淡妝有樸實的美,濃妝則顯得嬌豔。我覺得蘇軾實在很厲害,竟把西湖比作美若天仙的西施,或許,那清澈的湖水已成了身段優美的佳人,正在甩手袖,比蘭花指也說不定呢!在斜織的細雨欣賞優雅的舞蹈,我也好想看看呢!
  
從這首詩可一窺蘇軾的內心世界。此時,他的內心開也十分平靜,看著讓人賞心悅目的湖水,那些煩人的俗事,應該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吧?身邊的山被小雨朦上一層薄紗,唯獨被上天眷顧的西湖依然是晴天, 這景象真是特別,就彷彿小雨成了柵欄,將西湖團團圍住!
   
這首詩巧妙地用西施點出湖水的美,簡單的兩句話,卻讓詩作活了起來,前兩句雖然將西湖一景描寫的很傳神,卻無法看出西湖的特色,而後兩句則清楚的讓我們知道:原來西湖就和美女依樣,畫著淡妝時,顯到清秀,一旦用了更多化粧品修飾,帶給人們的感覺就成了嬌艷、嫵媚。
   
讀了蘇軾的湖上初雨後,我才發現,原來「湖」是一件「藝術品」!以前,湖對我來說只是一塊在太陽下會發亮的藍布,船可以在上頭行走。我們能在裡面 游泳,如果湖邊有高山,那景色將更加美麗。愛漂亮的山丘一天到晚照鏡子,湖面上泛著一股若隱若現的綠,說有多美就有多美!然而,我卻一直不認為這是藝術,直到讀了蘇軾的詩作,我才驚覺,這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湖」是大自然的結晶,是令人讚嘆的藝術!相信蘇軾也清楚這一點,才能「寫」出這麼美麗的西湖!

 

請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youandme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