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n 06 Thu 2011 15:09
與平埔族相遇-《臺灣平埔族生活圖誌》新書演講活動
- Dec 30 Thu 2010 21:00
當「德光J103」遇見「手斧男孩」
- Dec 28 Tue 2010 19:38
尋找題材當寫作題目〈一〉 -- 班服設計
- Dec 19 Sun 2010 16:35
從「與陌生同學的談話」談「校園霸凌事件」
- Dec 10 Fri 2010 20:53
香港‧反轉〈二〉─ 騎車、在海上魚排〈raft〉吃飯
- Dec 04 Sat 2010 00:31
『教學觀摩』的必要【上集】
- Dec 03 Fri 2010 00:01
『教學觀摩』的必要【下集】
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小朋友在道德層面的判斷,當有小朋友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分享時,就會有其他反駁的聲音出現。這讓小朋友有機會做價值的重新釐清,一個會讓人判斷是偷的行為是有跡可循的,所以一定會有更好的方法不讓人誤會,但是棕棕並沒有這樣去做。
從這樣的討論聲音中我們可以發現小朋友的潛力無限,我們千萬不能低估他們的能力,即使只是二年級的小朋友,卻能在這樣深度的文章中討論出精采的見解與看法。讓我們佩服的是幾乎每位小朋友能夠這樣有條理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立場,我想這樣的訓練應該是老師在平常的班級經營或是課程中培養出來的能力,例如:小朋友拿麥克風發言時,若其他同學不專心,會說:「小朋友請看我這裡。」其他小朋友會一起說:「好。」這是對發言者最基本的尊重,而透過這樣的對話方式也可以讓小朋友獲得該專心聽別人發言的訊息,另外我也發現老師會訓練小朋友用完整的句子來回答問題,當有小朋友一開始無法流暢有條理的回答問題時,老師就會幫他開個頭,例如:「我的想法是…..」「我覺得棕棕的行為是偷的…」「溫老師的問題是…」「我覺得青青失望是因為…」等等,這樣長久以來不但可以訓練小朋友用完整的句子來組織思考,也可以經由老師的提示更能順利的接下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 Nov 21 Sun 2010 12:41
香港‧反轉 〈一〉- - 畫家的香港小漁村
- Nov 18 Thu 2010 16:06
到香港做教學觀摩- - 啟基小學上集
- Nov 18 Thu 2010 10:23
到香港做教學觀摩- - 啟基小學下集